市场抽查四成不合格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从北京的天意新商城、万通商场、玲珑塔市场、岳各庄市场、锦绣大地市场等地,购买了5种仿瓷餐具送往国家环保商品水平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来自天意新商城和万通商场的仿瓷杯掉色紧急、甲醛超标,测试的全部商品水平合格率只有60%。
所谓仿瓷餐具是由三聚氰胺为原材料制作的餐具,这种餐具备逼真的陶瓷风格,无味、耐用。应用合格的仿瓷餐具替代易碎的瓷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同。
此次调查的不合格仿瓷餐具,主要风险在于其原材料树脂聚合不好会释放三聚氰胺分子,并污染所盛放的食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说:“仿瓷餐具主材料三聚氰胺的安全性测试,在咱们国家标准中还是空白,而在世界其他国家都已经有了限定标准。”
仿瓷餐具各国有限制
2007年,俄罗斯联邦买家权益及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发布局长令,需要仿瓷餐具的三聚氰胺溶出量为0.1毫克/升。俄罗斯《接触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物质允许限量》规定中也不推荐儿童用仿瓷餐具,不推荐需多次洗涤消毒的公共餐厅用这种餐具,特别不可以作为盛放高温食品的餐具和热烫饮料的容器。
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器具在日本也非常常见。日本规定三聚氰胺容器溶出量最高不能超越2毫克/升。厚生劳动省规定,作为制作食品容器的树脂需要保证在60摄氏度的状况下,30分钟之内不可以让三聚氰胺溶出。日本厂商都严格遵守规定,到现在还没有发生任何风险人体健康的事故。
欧盟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还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了限定。欧盟觉得每公斤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要低于15毫克,最高限量是30毫克。美国的需要是每公斤固体食物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可超越37.8毫克。
专家建议挑选看准QS标志
董金狮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合法仿瓷餐具的底部都有企业详细情况及生产许可证QS标志和编号。”
董金狮建议大家用仿瓷餐具时,尽可能不要长期盛放酸性、油性、碱性食物;特别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仿瓷餐具中用微波炉加热,预防释放出有毒物质。刚买的仿瓷餐具,应在沸水里加醋煮两三分钟,或者常温下用醋浸泡两个小时,让有害物质尽可能释放出来,煮餐具的水切记要倒掉。清洗仿瓷餐具时要用柔软的抹布、百洁布、去污粉等,擦餐具表面。
合格的仿瓷餐具能放在冰箱里,也可沸水蒸煮,安全性较高。选择和购买时,要到合法商场和超市购买;看餐具是不是有变形等现象;儿童不要用颜色鲜艳的仿瓷餐具,尤其是里侧印花的,应尽可能挑选浅颜色的仿瓷餐具。